《漢書》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,開正史先河,對后世影響深遠。《漢書》位列“二十四史”前四史,人們常說“五經四史”是學問之源,《漢書》也常與《史記》并論,但二者多有不同。《漢書》有什么特點?我們應該怎樣讀《漢書》?
READ MORE今天看似物質上狂歡,信息上自由,其實現(xiàn)代人有太多的焦慮、悲苦和壓力。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子,但是,你無論如何做,都迎合不了別人的尺子,也達不到自己的尺子的高度。走進《莊子》,走向自己的內心深處,放下心中的尺子,痛痛快快享受這有限的生命。
READ MORE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,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(tài)文化基因,更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力彰顯。那么,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是什么?是不是離生活很遠?當下社會瞬息萬變,我們該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?
想抓住自己曾經為樂而動的內心,想在搖滾的節(jié)奏里,感受世界和周遭,想為年輕點燃活力,走完四季,回到夏天,我們即將迎來——2020第二屆“鳳凰之夜”音樂節(jié), 8月7日和8月8日,讓我們相約在膠東文化廣場,點燃屬于這個盛夏的絢爛姿態(tài),讓我們用煙臺原創(chuàng)音樂,點燃這座城市點燃狂熱的內心!一起嗨翻這個夏天吧!
READ MORE清末劉鶚創(chuàng)作的《老殘游記》,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"譴責小說"之一。書中的老殘不僅是個懸壺濟世的江湖醫(yī)士,搖串鈴的走方郎中,還為吏政把脈,為社會開藥方。我們跟隨著老殘游走在齊魯大地上,一睹清末社會之縮影。
READ MORE疫病的陰影籠罩全球,在這場全人類共同的危機中,人類不得不再一次審視人與人、人與自然的關系。瘟疫的實質是什么?對于“文明”來說,它扮演了怎樣的角色?為什么對于人類社會的生產來說,作為一種“耗費”的瘟疫如影隨形?
《紅樓夢》中的大觀園是植物王國,曹雪芹有著極為豐富的植物學知識,他筆下的一草一木總關情,植物暗示著人物的性格、命運、情節(jié)走向。植物是《紅樓夢》中的“密碼”,我們解讀《紅樓夢》中的植物文化,為大家提供一個閱讀《紅樓夢》的新視角。
READ MORE清末劉鶚創(chuàng)作的《老殘游記》,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"譴責小說"之一。書中的老殘不僅是個懸壺濟世的江湖醫(yī)士,搖串鈴的走方郎中,還為吏政把脈,為社會開藥方。我們跟隨著老殘游走在齊魯大地上,一睹清末社會之縮影。
READ MORE李安,十年一覺電影夢,從“家庭三部曲”《推手》《喜宴》《飲食男女》到《臥虎藏龍》《色,戒》等中,你會看到壓抑是貫穿李安電影的最重要的一條主線,中國人對于愛,欲望和人性的壓抑。可以說,他的電影是在壓抑中綻放的性靈之花。
READ MORE